争当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排头兵

http://www.mqxww.com  2016-01-14 17:00:31   来源:福州新闻网

     争当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排头兵

  ——关于推进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思考

  杨岳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的总遵循。新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改革创新、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当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排头兵。

  争当转型升级的“领头雁”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但保持中高速增长绝非易事。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速度回调是一个总体概念和平均概念,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速度,能快的就可以快。国家级新区有能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更大作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为保持中高速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从战略上看,新区自设立起就在改革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位置,肩负着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探索的重大使命。从区位上看,新区大都位于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从结构上看,新区处于本地区人口相对集中、产业基础比较完备、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区域,既是产业集聚区,又包括居住休闲、城市功能、生态景观等区域。从实践上看,新区发展势头强劲、转型升级步伐领先,在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上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可以说,新区得“天时”“地利”“人和”,完全有理由、有责任、有条件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领头雁”。福建省福州新区作为承担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综合平台,要努力在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率先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当前,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同其他地区一样会有起伏,但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发展的导向不能变。要发挥“三驾马车”协同拉动作用,适应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发展重心和着力点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解决好“投什么、怎么投、谁来投”的问题,培育新的投资热点和增长点,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中的关键作用;突出项目带动,持续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大项目,以增量带存量,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

  率先突破更为紧迫的产业转型。有的地区之所以陷入经济低迷、增长乏力的困境,原因就在于对产业转型缺乏前瞻谋划,忧患意识不强。新区要在转型升级上先行一步,积极探寻转型升级新路径,“转”出新区未来发展的强大竞争力。坚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依据“产业链全景图”,有针对性地“造链”“补链”“强链”,既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又立足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率先完成更加强劲的动力转换。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的增长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新区要保持快速发展、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加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

 争当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新区相较于老城区的优势在于改革动力更足、创新活力更强,应充分用好国家赋予的试验功能,在城乡统筹、行政管理、产业发展、土地制度、投融资体制、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让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让政府的服务和监管职能履行得更加到位。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既是设立新区的重要目的,也是新区必须具备的鲜明特质,更是新区长期保持蓬勃生机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区要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勇于探索、创造经验,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新思维认识新常态,以新探索适应新常态,以新经验引领新常态。福州新区是引领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既要坚持“拿来主义”,复制推广其他国家级新区的成熟经验;又要立足自身禀赋,打造自己的特色。

  在开发建设模式上探索创新。在加快建设、转型升级中,如何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保证新区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成为新区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福州新区以投资集团和专业公司为平台,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新区开发建设。结合新区项目不同特点,采用营利项目与非营利项目捆绑、城市资源与城市改造捆绑的形式,逐步推广以各类基金直接投资为主的债权性投融资模式。

  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探索创新。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让市场自主发力,给市场让出空间,才能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福州新区要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模式,完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在扩大开放合作上探索创新。坚持扩大开放,能够为新区建设树立参照目标、倒逼改革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引来要素资源。福州新区具有“四区叠加”优势,要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枢纽城市;着眼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特色优势,促进更多投资贸易便利政策向新区范围辐射延伸;借助毗邻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地缘优势,积极推进岛区联动、协同发展。围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要求,深入实施闽都人才集聚工程,加快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建设,创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为新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争当宜居宜业的示范区

  传统低层次的造城运动已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城市建设新趋势。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更注重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内涵,通过城市的规模效应和放大效应,增加人们实现就业、获得服务、拥有更好生活的机会。

  新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也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建成区,而是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市区、新城区。新区大多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拥有较好发展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在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影响力的宜居宜业示范区,为全国城市发展积累新经验、提供新样板。在推进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要求,秉持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产业布局、生活居住、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一体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福州新区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坚持把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建设魅力新区、绿色新区、幸福新区。

  在推动协调发展上有新突破。实现协调发展,既是新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能拓展新区发展的平台空间。福州新区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集聚与城市建设布局,在强化新区与老城区交通互联、人口互通、资源互享,疏解老城区人口、交通等压力的同时,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新区延伸,以适度超前的标准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着眼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完善社会治理上有新加强。新区产业不断发展、人口大量进入、功能日益完备,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福州新区着眼提高现代城市治理能力,坚持法治思维和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确保新区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和谐稳定。

  在凸显生态特色上有新亮点。新区不仅要有经济新亮点、产业新形态,而且要有生态新形象、城市新风貌。福州新区抓住国家支持福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既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区;又严格实施生态功能区划,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守护青山绿水、清新空气,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绿色福利”。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