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淬炼十二载 苦乐相伴好年华

——我在海空雄鹰团的那些年

http://www.mqxww.com  2017-10-30 09:53:30   来源:梅城报

  我是一名海空雄鹰团的老兵,曾在该团服役12年。1950年10月我由华东军大福建分校分配到86师257团,特别凑巧的是,这个团在1949年8月15日解放了我的家乡福建省闽清县,当时团政委路先同志兼任闽清县的支前办主任,解放闽清县时,该县全体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都全力以赴地转入支前工作,我也是其中一员。

  我到部队那年,该团正在进行解放沿海岛屿的战前演习,指战员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积极要求参加渡海作战。但当时朝鲜战争爆发了,美国纠集了16国的军队侵入朝鲜并打到了鸭绿江边,还派第七舰队开进我台湾海峡。侵朝美军司令麦克阿瑟扬言鸭绿江不是国界,直接威胁了我国的国土安全。伟大领袖毛泽东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于是该团的任务也改变了,挥师北上。

  唱行军歌教识字鼓士气

  当时没有汽车,从厦门开始行军,每天以百里的速度步行到江西上饶,其中特别是福州到古田段正在修路铺石子,老兵经过长时间的行军打仗锻炼他们已经习以为常,我们这些新兵蛋子就吃苦了,我的脚起了大水泡。但不管多累多疲劳,新老兵一路上都互相提携并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每天到宿营地热水泡脚外,就是把房东门板卸下当床,第二天一早起床首先把门板装好并实行三不走;即水不挑满缸不走、地不扫干净不走,物不还清不走。因此,一路上我们的部队深受老百姓欢迎。

  在部队出发前,为了减轻长途行军的疲劳,团部组织了一个行军宣传小组,文化干事李铁民当组长,抽调了三个文化教员组织宣传鼓动组,我也是其中之一,文化干事李铁民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才,教我们打快板,唱革命歌曲等。行军中每天我们都先出发,找个比较开阔的地段,一眼看过去部队的前后队伍都能在我们视线之内。大部队一到我们根据部队中涌现的好人好事表扬,如“XXX同志真好样,一人扛上两支枪(或背包……等)团结互助要发扬,助人为乐好风格……”我们又唱又跳,战士们都乐得哈哈大笑,接着我们又指挥部队大合唱,我们起个头大家接着唱,这支连队唱完又拉后面连队接着唱,歌声一浪又一浪,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战士们的脚步也因此变得轻快。

  宣传部门还发动各连队文化教员在每个战士背包上都贴上一个字,一天换一个字,战士们的识字水平就这样一点点提高起来的,在驻地他们也是一天认一个字。日积月累,士兵文化水平也逐渐提高。从厦门到福州宣传鼓动组每天都搞一次活动?,福州往北的路途是高山,一山比一山高,公路也是弯弯曲曲的,部队只能沿着公路走,而我们鼓动组可以讨个巧,从山间小路抄近路穿行,路程缩短好多。我们每天就增加一次活动,设二个活动站,中途一站,快到宿营地又一站。第二站也很重要,经过一天行军,大家都很疲劳,这时更需要鼓舞士气,我们组除了继续表扬好人好事,鼓动唱歌外,更重要的就是告诉大家再过一山就到宿营地。号召大家“加油再加油,立即就到宿营地”这样的效果如望梅止渴一般,大家感到疲劳减轻许多。

  不到半个月我们就到了江西上饶,整团干部战士无一掉队,全员到齐。休整了一天后又上火车,继续往北去,可是我们没有往东北去而从天津转至杨村机场。这时政委路先宣布,接到军委命令,我团要转建空军,全团上下更加高兴。因为过去与敌人战斗中没有自己的飞机吃了不少亏,受了不少气。改建空军如添上了翅膀,打胜仗就更加有把握,战绩会更辉煌,在行军总结中领导也表扬了我们小组,评功劳时还给我们组一个三等功名额,组长及其他同志都很谦让,将我推荐上报,我获得了生平第一个在部队的荣誉。后来我们三个分别被分配到三个飞行大队,继续当文化教员。

  不畏艰苦地勤完美配合空战

  1951年3月军委空军正式命名我团为空军十七师49团。我也有幸随着这个团由陆军转到空军,以后又改编为海军航空兵四师十团。当时我在该团任宣传干事。

  空战的胜利,飞行员是首功毫无疑义,但地面各类人员的配合也功不可没,他们在各自岗位上都各自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地勤机务人员,其辛苦是难以言谕的,每天换班时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都要把飞机拖进机窝(用土包垒成的)进行彻底的检查,发现故障就要立即排除,如果压缩机叶片有故障,就是冬天零下30-40度也要脱掉外衣由进气口爬进去排除,冻得发抖也必须坚持,我团飞的是米格-15型飞机,比改进型米格15-比斯性能差、飞机老旧、设备落后故障多,给维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让机护人员最为头痛的是该机的活塞式的刹车系统,冬季易结冰造成刹车失灵,滑行时最容易发生撞机事件。地勤人员在困难面前而是迎难而上,动脑筋改善设备。还好他们与苏军关系不错,为了进一步与苏军建立友谊,有的同志还努力学俄语以便于交流,还把祖国人民慰问团送的慰问品与他们共享,并帮他们买东西。苏联同志也很仗义,常帮我们排除疑难故障,还把新式胶囊式的刹车系统分批送给我们,很快全团的刹车系统都配齐,解决了大问题。

  1952年冬,美国由于发动上甘岭战役遭受惨败,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想再次来个“仁川登陆”,由朝鲜西海岸登陆,对我军进行疯狂的轰炸扫射,部队作了反登陆作战动员,要求大家作好生与死的考验,白天战斗任务频繁,晚上把飞机分散安置,为了减少损失,机组和地勤人员由原来住在靠机场较近的西边迁到靠机场较远的东向、离机场五六里远的老百姓家,经常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早上两点就得起床赶到机场,四点就把飞机拉到停机坪准备就绪,所以早晚常常顾不上洗漱。

  这时美国空军组建了3F-86偷猎小分队,专门偷袭我军机场,我们听到3F-86飞机的咆哮声,空战已经在我军机场上空进行,我们地勤人员经常看到敌机和我机进入格斗场面,高射炮弹急速射向敌机,炮声一会指向高空,一会平射朝着偷袭我军正在着陆的飞机的敌机猛烈射击。

  战事激烈,飞机和地勤人员只能暴露在停机坪上等待出击,为了积极应战避免损失,地勤同志把飞机上备用的23MM机关炮架在上机窝上当高射炮使用,打落过一架敌机,同志们还挖洞将飞机的设备隐蔽起来。

  停战后,朝鲜天空表面上平静,但我们仍然保持高度戒备,同在一个机场的苏军停战后就撤走回国,我们地勤人员撤到原苏军用运载米格机用的木制的大箱子里住,那里夏季似蒸笼,太阳直射,温度高达40度以上。到了冬季像冰窑,薄薄的板壁上结满厚厚的冰霜,夜间外面多冷里面也多冷,把我们一个个冻得蜷缩在被窝里直打哆嗦,地勤同志以苦为荣,快乐地自嘲大家都当“团长”了,晚上睡觉时老鼠就在身边跑来跑去,但大家已经很满足了,因为再也不用像过去住在很远处的老乡家中那样每天凌晨2点就起床。有一次空军总顾问(前苏联军顾问团团长)来我军机场视察,看到地勤人员住在他们用来装用米格飞机的大箱子里,满脸惊异地指出,苏军在二战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住过这样差的环境,就为这他的这句话,地勤同志很快住进了带火墙的瓦房内。

  有一次政委路先见到机械长杨鹏霄满脸灰土,就问他几天没有洗脸了?他答:不长,只有一个星期,在场的同志听了捧腹大笑。几天没有洗脸的何止他一人。他们是何等辛苦!

  得夜盲症成战友们开心果

  机关的司政及公务人员,虽然没有地勤同志那样起早贪黑,常深夜才能归宿,但与他们一样都住宿在同村的老百姓家,由于村民住房本来就紧巴巴的,没有多余房屋,但村民对部队无比热爱,对我们的进驻全力支持,他们的睡房实际上就是一条长炕(北方人的床,冬天可烧热取暖)。各家各户都把自己睡眠的热坑,腾出一半供我们住宿,中间用木箱隔开,他们一家人就挤在靠里的一头,真正是军民一家亲。

  当地的老百姓家里没有马桶,厕所都搞在屋外田地里,在地里挖一个坑,放二根木棍,周围用高梁杆子编成一个围墙,同屋几家人男女共用一个厕所,我们也是入乡随俗也不例外,厕所里是否有人白天容易观察,夜晚与女同志撞着确实尴尬。许多人都说,在南方夏天烧饼贴在墙上就能烤熟,冬天在北方上厕所小便要带棒子,虽说的是笑话,零下30多度的冷天,小便到地立即凝固却是事实,因此厕所里出现许许多多冰塔就不足为奇。

  自从美军想在朝鲜西岸开辟新战场后,这里防空也多起来,一拉警报,我们都要起床出房,在屋外观察敌情,老百姓也一样,自动地出屋躲避,警报解除才回屋,时间长了也习以为常,回屋照睡不误。

  我们每天都要到机场上班,6点都要到,机场也没有办公室,机场只有一个飞行员休息室,我们只有在战斗或训练、讲评才去那里听消息了解情况,为了不影响飞行员的休息,平时不轻易到那里。我们每人都提着公文包,如果需要办公写文件、写广播稿等,就在水泥地上一伸两脚弯曲,公文包放在脚上当桌子进行写作,就算办公了,大部分时间都与地勤同志在机翼下渡过。

  机关没有专门的食堂,厨房就设在机场边上一个老百姓家,吃饭时间每人端着碗,等待炊事员分配,每人一份。然后,大家都到空地站着或蹲着吃,春夏秋冬都如此。特别是冬天气温零下30度时,在屋外吃饭边吃边冷,如果吃慢了饭就会变成冰疙瘩。我们吃的是士兵灶标准,营养往往很难跟上健康需要,我体质较差,就得了夜盲症,由于常常工作到黑夜才能回宿营地,路上看不清,都是战友们带着走,有时大家也喜欢开玩笑有意放开我,由我在田地高一脚底一脚地走着,像跳舞一样,大家都哈哈大笑,我成为大家的开心果,在严酷的战争环境难得一乐。还好不久厨房杀猪,因我小时候得过此病,知道猪肝能治,向炊事员要了小半个猪肝。吃下后,第二天夜晚眼睛就明亮了。

  自从地勤同志搬进机场,乡下的房子也宽松多了,我们也搬进一间空屋,用煤球炉取暖,有事也可以在家办公了,但吃饭仍要到机场去,直到我国归建海空军到路桥机场才摆脱这个困境。

  进驻路桥机场保卫浙东海防

  1954年祖国大陆已全部解放,但浙闽的制空权仍被蒋匪空军所控制,我沿海渔场、城镇经常遭到敌机的轰炸扫射。由于我海军航空兵尚未参加过海上作战,未能掌握海上制空权,海上斗争一直处于被动,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雄鹰团带着抗美援朝的硝烟于同年8月25日加入了人民海军的序列,归编为海军航空兵4师10团,进驻了浙江宁波机场。1955年3月底,我团奉中共军委命令投入到保卫浙东海防军事设施、舰艇、海运安全等任务,夺取浙闽沿海制空权的战斗,担负起捍卫祖国万里海空的神圣使命。

  1955年5月3日我团进驻路桥机场。5月4日下午,国民党空军出动了4架下-47轻型轰炸机,直奔沙埕港,企图袭击停泊在港口的我运输船队,团领航副主任肖广,飞行员程开信双机起飞迎敌,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肖广在100米高度击伤了敌机一架,打响了浙东第一炮。

  路桥机场是新建的,不仅办公室和宿舍整齐划一,还有礼堂和游泳池,当地人称是小上海。这是该团自抗美援朝后第一次有自己的营房居住。当时部队进驻路桥机场时还有部分生活设施未完工,还有不少民工未撤出,我团一到就打上战,每次打胜仗都在电影放映前用幻灯机进行报导,民工见后深受鼓舞,感到为建机场出力很光荣。

  当时黄岩县是属于温州市管辖,我团到路桥后,温州市领导也来机场慰问,团领导作了情况介绍,并带他们到机场参观飞机,他们见到矫健的雄鹰,十分仰慕,师领导特批飞行员带市长坐教练机上天转了一圈,下机后市长脸色刷白还伴呕吐,他感慨地说,当一名飞行员真不容易。

  机场周边更加热闹,参观“银燕”的群众一批又一批一个多月仍络绎不绝。两省(江苏、浙江)一市(上海市)组织了慰问团进行慰问并演出,我们为了表示感谢还进行了飞行表演,师长李文模同志作了单机表演,作了各种高难度技术动作,王昆及僚机陈玉皖同志也表演双机打滚、对飞等动作,最后还在机场上空双机近距离超低空飞行。表演精彩动人,大受欢迎。浙江日报还发表“谁说工农不能掌握高科技”的文章,反驳了当时社会上有些轻视工农群众的不正之风。

  “海空雄鹰团”是一支战功赫赫、屡创奇迹的英雄部队。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先后击落击伤美蒋11个机种,飞机31架的敌机,创造了飞行八十小时就击落敌机2架击伤1架、破圆圈战术、高度表指0、39米空战距离、双机对头着陆、同温层作战、击落最新式美机、击落美式无人机等世界空战史上八大奇迹。涌现了王昆、舒积成、王鸿喜、高翔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和王牌飞行员,全团有300多人次荣立战功,模范人物140多名。伟大领袖毛泽东曾三次亲自点将调十团出征,还先后25次接见了该团41名代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先后接见了该团79名代表。1965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于该团“海空雄鹰团”的荣誉称号。这是我国建国后全军首次颁发给团级单位的荣誉称号。尽管经过多次改编调整隶属关系,但该团敢打、敢拼、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良战斗作风始终不变。

  1965年,我从部队转业回福清,因为老伴是温州人,多年来她作为随军家属,一直跟着部队迁移,到福清后,思乡情切,所以,1978年,我随老伴迁徙至温州,分配到温州建设集团。

  我在海空雄鹰团共服役12年,这段时期正是我青春洋溢的年华,也是雄鹰团处于最激烈的空战、常打胜仗、屡创奇迹的黄金时代,我虽然未能飞上天空与敌人作战,但英雄们的丰功伟绩,鼓舞了我更加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海空雄鹰团”老一代飞行员退休后,至今已换了几茬新飞行员,但该团的优良传统和雄鹰精神永葆不变、代代相传。新一代飞行员在战备和训练中都经受了无数的锤炼,又出现了许多功勋飞行员,忠诚地守卫着祖国的领海领空,继续创造辉煌。

  如今,我虽然已是高龄,但多年来,“海空雄鹰团”的一切都魂牵梦萦,记忆犹新。(陈学成口述  陈付瑛整理)

  陈学成简介:陈学成,闽清县坂东镇塘坂村人。解放前曾是一名中共闽清地下工作者,1950年10月,由华东军大福建分校分配到86师257团,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其所在部队因战功赫赫,屡创奇迹,被授予“海空雄鹰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