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关注】闽清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http://www.mqxww.com  2023-03-27 17:19:52   来源:闽清新闻网

  闽清新闻网讯

礼乐同辉,传芳千古,寻根探源,隐于市井。这里,便是坐落于闽清县梅城镇的陈祥道、陈旸纪念堂。

  古祠生新辉,棣萼双理学

  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前身为“二陈”先生祠,俗称二贤祠。根据史料记载,“二陈”先生祠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淳熙年间。陈氏后人为了奉祀陈祥道、陈旸在梅城南山之麓修建二贤祠。明初,闽清官府为纪念“二陈”对传承礼乐作出的卓越贡献,在城南龙岗书院供祀陈祥道、陈旸两位先贤,行春秋两祭。明末,龙岗书院毁于兵戈之祸。遂将“二陈”先生之祀移至城南二贤祠,正式更名为“二陈”先生祠。千百年间闽清官府、民间多次组织修缮“二陈”先生祠。清道光年间“二陈”先生祠突遭水患,后移建于原址后山之上,即如今陈祥道、陈旸纪念堂所在处。

  新中国成立初期,二陈”先生祠划为村公产,建筑一度破损严重。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纪念“二陈”先贤历史功绩,1990年7月由闽清县政府组织,海内外宗亲募集重修。同时收回将近1300平方米的粮食加工厂部份用地及重建主楼及回照等附属部分,2001年重建后改称现名。2013年11月15日,闽清县政府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将划分给县供销社调味厂使用的约1700平方米部分纪念堂旧址,归还“二陈”纪念堂,至此基本恢复清代“二贤祠”的用地范围。

  走近陈祥道、陈旸纪念堂,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朱红门墙上的一副石刻厚金楹联“棣萼一堂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这是由著名书法家赵玉林先生所书,书法潇洒遒劲。相传原句为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所撰写:“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门楣嵌刻“陈祥道、陈旸纪念堂”大石匾。大门左右分别浮刻“礼仪”“乐律”四个大字,更加彰显纪念堂的古朴、凝重。

  拾阶而上,走进大门,纪念堂分为前后两座。前座为纪念堂管委会办公用房,后座是纪念堂主体,为楼高17米的三层半宫殿阁楼式建筑,朱红色的主体建筑高大宏伟。朱红圆柱笔直挺立,画栋雕梁凭栏环绕,翘角重檐巍峨庄重,琉璃丹瓦流光溢彩,顶上双龙戏珠,愈显华丽端庄。一层门楣高悬镌刻“兄弟双理学”朱红厚金匾额,左右各悬挂两块“进士”匾;二层从左到右边分别悬挂“进士”“一门七进士”“五子四登科”“进士”匾额;三层依次挂有“龙首岗”“为国争光”“起傅岩”等匾额。一楼设立有陈祥道、陈旸两位先贤的白色石像,每年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二楼为礼乐厅,内置有编钟、扬琴、古筝等传统乐器,可以沉浸式体验传统古乐的魅力。

  前座右侧为中国礼乐文化陈祥道、陈旸先贤文化展厅。展厅陈列“英才辈出的家族”“理学家陈祥道”“音乐理论家陈旸”、“文物古迹”等主题图文。闽清二陈文化研究会陈梅旺馆长带领我们参观该展厅,详细地向我们介绍了“二陈”的生平事迹和名人典故。整个纪念堂富有文化底蕴,千年礼乐文化绽放蓬勃生机。

  五子四登科,一门九进士

  闽清陈氏历史悠久,陈祥道、陈旸的先祖陈迁,随王审知从河南光州固始入闽,定居省南大义(今闽侯县青口镇)。陈柄为避祸乱,迁居闽清漈上后,制定了“崇道德、尚礼义,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家训,并立“十八学士先兆”石碑,要求子孙“耕以养家、读以荣身”。

  《闽清县志》记载:“七进士坊在县西,为陈刚中立;题云‘为陈刚中一门七进士立’”。陈柄玄孙陈玩生五子,长子深道在家农耕劳作奉养父亲。祥道、安道、陈旸、从道专心攻读圣贤书,先后中试,成就“五子四登科”的佳话。陈玩孙辈先后有祥道长子行中、陈旸之子积中、安道次子刚中进士登科,县令为表彰特立“一门七进士”坊。其后,家族中陈刚中孙子陈问、陈安道长子陈和中进士及第,实为“一门九进士”。根据《樟峰陈氏续修家谱》记载:“两宋时期,迁漈上陈柄支派共出进士三十一人”成绩斐然,留下耕读世家,进士摇篮的美名。

  书香流百世,千古两先生

  漈上陈氏家族群星璀璨,人文荟萃,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陈祥道、陈旸两兄弟。陈祥道、陈旸俩兄弟,忧国忧民,清正廉明,深受百姓爱戴。朱熹曾赞赏道:“棣萼一门双理学,梅溪千古两先生。”

  陈祥道,宋治平四年进士及第,为王安石的学生,是宋代著名经学家、礼学家。著有《礼书》150卷、《论语诠解》10卷、《周礼纂图》20卷、《仪礼注解》32卷、《礼记讲义》24卷、《礼例注解》10卷、《考工解》等。陈祥道年轻时就注重收集研究历朝历代的礼乐制度,他认为“治国以礼为本”。其著成的《礼书》150卷和《仪礼注解》32卷,在当时得到很高的评价。

  陈旸,绍圣元年以布衣身份中“贤良科”入仕,是宋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中试后第二年,陈旸衣锦还乡,县令为嘉奖他特意在城西立“贤良坊”。陈旸所著的《乐书》有二百卷,将近百万字,五百多幅插图,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乐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被世界学术文化界称为“中国礼乐文化大典”。2005年1月1日,天坛神乐署显佑殿重新修缮,内奉祀八位中国古代音乐名人铜像,陈旸便是其中一位,成为闽清享有“国祀”第一人。

  陈旸为官期间时,因“言盐铁利”被罢官归乡,经过艺术加工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比如“陈贤良与皇帝辩宝”。相传宋朝年间,陈贤良同皇帝辩宝。皇帝说:“金银玉为天下至宝。”陈贤良奏说:“应是盐铁纸为宝。”皇帝大怒,遂降旨斩杀陈贤良,后又下令全国禁用盐纸铁,民不聊生,百姓敢怒不敢言,满朝文武百官面如土色,只有一宫女面色红润如常。皇帝觉得奇怪,劝宫女说出实情可免罪,原来是陈贤良死前曾要她藏起一包盐,藏于衣襟中,每日饭后,舔三下。皇帝听后,这才知道是自己错了,便收回禁用盐纸铁的诏令,追封陈贤良,赐金头御葬,为了防金头被盗,还为其造三十六个疑冢。

  2008年3月,陈祥道所著《礼书》与陈旸所著《乐书》,被列入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文化典籍。(福建日报新福建App)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菁华。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是中国成为“礼仪之邦”的奠基石。中华的礼乐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弘扬礼乐文化,传承先贤精神。将在名人故里,礼乐之乡——闽清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