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地理概况

http://www.mqxww.com  2015-05-07 10:31:13   来源:闽清新闻网

  区划概况

  闽清县简称“梅”位于福建省东部、福州市西部、闽江中下游。东邻闽侯县,西毗尤溪县,南接永泰县,北与古田县交界。地理坐标为北纬25°55′-26°33′,东经118°30′-119°01′。总面积1468.8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通行闽东方言福州话。县人民政府驻梅城镇,全县辖11个镇、5个乡:梅城镇、梅溪镇、白樟镇、金沙镇、白中镇、池园镇、坂东镇、塔庄镇、省璜镇、雄江镇、东桥镇、云龙乡、上莲乡、三溪乡、桔林乡、下祝乡下轄271个行政村、20个居委会。

  气候特点

  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地貌错综复杂,生态环境不同,一年四季差异明显。

  春季,气温回升快,3~4月上旬气候多变,冷热无常,春播常遇低温阴雨,春末多阴雨,时有冰雹和洪涝灾害出现,个别年头遇春旱。夏季,初夏处于梅雨高峰期,多发生洪涝灾害,梅雨结束后天气晴热,午后时有大风、雷阵雨和冰雹。台风在沿海登陆时多带来暴雨,少台风年份多出现干旱。秋季,一般天气晴好少雨,气候干燥,秋温高于春温,常发生干旱。高山地区10月末,平原11月中旬后出现初霜。冬季,天气寒冷,多刮西北风,晴天夜间常有霜冻出现,山区冬末春初时有降雪,千米以上山峰偶有积雪。

  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5℃—20℃。 境内年平均地面温度为21℃—24℃。

  县内各地年降水量在1400—1900毫米之间。据县气象局1971—2000年实测纪录,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1484.6毫米。最多年份局部地区达2700毫米(1975年池园公社上丰大队年降水量达2708.5毫米),而2003年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仅919毫米,比民国25年(1936年)福建省统计年鉴第一回记载的闽清年降雨量982.5毫米还少63.5毫米,为历史最少年份。

  在雨量的时间分布方面,全年分4个降水时段:3—4月为春雨季节,降水量平均330.8毫米,占全年的22%。其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小,强度弱。5—6月为梅雨季节,降水量平均463.6毫米,占全年的31%,6月份雨量最多,为全年之冠。其特点是:正常年份雨时长且稳定少变,通常是阴雨连绵,少晴好天气,且雨量多、强度大,常出现大雨到暴雨,引发洪涝灾害。7—9月为台风和雷阵雨季节,雨量不稳定,常干旱与洪涝交替出现,降水量平均为435.3毫米,占全年29%。特点是:年际间降水变幅大,且天气晴好炎热,蒸发量大,少雨年份常遇旱害,多雨年份则易发生洪涝。10月至翌年2月为少雨季节,降水量平均254.9毫米,占全年18%,其中11、12两月为全年雨量最少月份,仅32—37毫米左右,山区比平原降水量多些。其特点是:雨日少,降水量小,晴好干冷天气多。

  县内降水量除季节差异外,地区分布也有差异。坂东、白中等平原地区,一般年份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下;北部、西部和东部山区地带,年降雨量多在1600毫米以上。据实测纪录:1977年7月21日,县内金沙地区一场特大雷阵雨,两小时降水量达227毫米,为历史所罕见;2002年6月11日,全县日平均降水量157.3毫米,也属历史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