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来福往·游闽清丨宏琳厝:“民间故宫”见古韵

//www.mqxww.com  2024-04-28 08:38:12  

  闽清新闻网讯  五一去哪儿玩——来闽清!福来福往,保持热爱,奔赴山海,逛古厝、赏美景、泡温泉、品美食,五一游闽清,来一场清新“福”游!

福来福往·游闽清丨宏琳厝:“民间故宫”见古韵

  本期我们推荐的景区是闽清县坂东镇宏琳厝。看惯了高楼大厦,走惯了柏油马路,何不来这座古厝,摸一摸古时木,踏一踏青石板。坐在两百年前建成的院落内,品清茗,慢摇扇,与古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相会。

  宏琳厝,位于闽清县坂东镇。由新壶里始祖药材商人黄作宾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95年),长子黄宏琳四兄弟历时28年全部完工,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古民居,有“民间故宫”之称,2015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站在厝前,门前远山连绵,平和秀丽。透露出传统的风水观念,包含了对家族运势平稳的期盼,也包含了希望族中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美好祝福。

  庭院深深,道路交错,峰回路转,别有洞天。穿梭在古老的建筑中,仿佛一回首就能闯进百年前的岁月。百年前,黄家的长辈在这养天年、终余生,黄家的家主在这会鸿儒、谈国事,黄家的少爷小姐在这扑流萤、弄机杼。

  厝中建筑多用杉木作为材料,杉木擅顶梁而易开裂,常用于支撑,少用于刻画。因此,厝中多见横平竖直、正直大气的直线条结构,少见精致镂刻雕花。正如黄家“勤俭崇文”的祖训,少浮华而多务实,勉励黄家人勤俭持家,多做实业,重视教育,崇尚耕读。

  《礼记·大学》中说,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黄家耕读传家,身上自然有读书人的风骨。在抗日战争时期,黄家人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爱国运动,传为佳话。

  宏琳厝很小,小到用脚步即可轻松丈量;宏琳厝又很大,大到短短几行文字说不尽它的韵味。厝内流淌的是千百人的过往,也是闽清的旧日。经过战争的侵扰,也经过洪水的破坏,宏琳厝仍然静静伫立在时光中,见证百年岁月。

  打卡点推荐:宏琳厝微缩景观、小姐阁楼、“庄敬日强”匾额、“勤俭崇文”匾额、福厅、匡心石、镇宅之宝圣旨、项南旧址

  推荐出片攻略:身着旗袍或汉服,厝内有提供油纸伞、发簪、团扇等拍照道具,可前往小姐阁楼美人靠、大众茶馆、古花圃拍摄照片。

  知识小课堂:宏琳厝正向一共有13道大门,全厝纵深147米,宽121米,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八百多平方米,使用木材七万多根。厝内大小厅堂35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风光墙36堵,水井4口,大门13扇,住房666间。

  猫退,宏琳厝作为木构建筑,经历几百年风雨而不倒,与古人采取的各项措施有关。每一根柱子都立在柱础石与墩珠上,与土地隔开,可以防潮,避免木构件腐烂。地上有方形中洞,本意是通风防潮,但为了防止鼠害,设计成猫能自由出入的大小。

  圣旨,三进大厅正中的上方悬挂一块匾额,是清朝咸丰皇帝(公元1859年)赏赐的圣旨。中间的圣旨表彰宏琳厝第四代孙、五品官黄懋璋为官清廉,左右两道圣旨是颁给其父母,表彰他们教子有方。

  项南旧址,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党组织派项南同志来闽清,他与当时闽清县教育科员黄开修(宏琳厝第六代后裔)取得了联系,成立了“闽清县政府战时民教流动工作队”,由项南担任队长,黄开修兼指导员。他们借用宏琳厝二进大厅排练以及演出宣传抗日救亡的歌咏和话剧,并将募捐到的资金发放给当地穷苦百姓,甚至运送到抗战前线。

  自驾游定位:宏琳厝停车场温馨提示:需预约、需购票(记者 黄东 实习记者 刘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