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闽清船工当年是这样支援红军的→

//www.mqxww.com  2023-08-16 09:30:00  

  闽清新闻网讯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了许多英雄儿女。记者从《闽清县志》中了解到,闽清船工也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觉醒和奋起,在自己的领域中为抗日救亡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与牺牲。今天,就和记者们一起走进池园镇潘亭村的潘亭尾厝,探寻闽清船工支援红军的故事。

  在闽清县池园镇潘亭村,伫立着一座近百年历史的古厝,名叫尾厝。

快看,闽清船工当年是这样支援红军的→

  在这座颇具时代风格的古厝里有一段尘封的红色历史,等待着新时代的青年去发掘和传承。

快看,闽清船工当年是这样支援红军的→

据了解,尾厝是由上世纪40年代池园镇的黄家妹和黄家增兄弟所建,这座别具风格的“火墙洋楼厝”,因在池园镇的镇尾方位,故今称尾厝。黄家兄弟们当年做船工谋生,后来以经营米船运输为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帮助苏区和红军渡过难关,黄家兄弟等船帮巧妙地对米船进行改造,在舱底设暗舱,来存盐和药品,并打通沿线关卡,运到建宁供给红军。  

据池园镇潘亭村支部书记、主任许泉介绍,“我身后的这这栋古宅啊,就是‘米船文化’的创始人黄家妹、黄家增两兄弟建的。在20世纪40年代,黄家妹和黄家增的米船在闽江流域,最多的时候达到300多艘。他们在米船的底下做了暗仓,在暗仓里放药品和盐,打通关卡运道,运输给红军,极大地解决了红军物资短缺的问题,帮助红军度过难关。”

快看,闽清船工当年是这样支援红军的→

  正因为有了米船这种独特的运输工具,使得这条战时特殊运输线畅通无阻,扭转了福建战时后方物资紧缺、社会秩序混乱的局面。闽清船工们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奉献精神,深得后人的赞颂。如今,潘亭尾厝因年代久远,受岁月侵蚀,墙皮局部脱落,外观较为破败,村民们希望这栋古建筑能重获新生,守住“米船文化”的红色基因。

黄家妹外甥杜大元表示,“我是潘亭尾厝建造者黄家妹的外甥,我希望政府能够帮助我们尾厝进行修缮,帮助‘米船文化’的红色精神继续传承下去。”

快看,闽清船工当年是这样支援红军的→

  每一座古厝,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许泉表示,下一步潘亭村将通过筹集资金,修缮尾厝,让该古厝重新焕发生机,成为闽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从而进一步发扬传承“米船文化”的红色革命精神。(记者林钰颖 许永鑫 实习记者 刘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