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技改“水” 盘活村资产

http://www.mqxww.com  2016-03-14 08:43:17   来源:梅城报

  “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村集体资产就像是一座水库,如果没有活水的流入,水库终究会枯竭。如何让村集体资产这座水库的水越流越多,越流越活?白樟镇溪南村实施“党建·人才·资本·项目”有效对接,积极引进水电站技改项目,深度融合党建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促进项目顺利落地、开展,不仅救活了老化低效的旧水电站,而且让村财收入多了一份长期的“保险合同”。在这场引“活水”的好戏中,溪南村的党支部发挥了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

  技改项目作为“党建带动”的突破口

  走进位于梅溪之畔的溪南坂,几台铲机挖土填方正忙,现场负责施工的林希岳正忙着指挥起重机将发电机组的钢材高高吊起,放到正确的位置。林希岳是一个党龄超过40年的老白樟人,现为省水电协会副秘书长、县水电协会副会长。他高兴地说,这几天天气晴好,施工方正争分夺秒地安装新机组,力争到2016年上半年让改造后的水电站投入使用。

  溪南村水电站建于70年代,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直到现在仍然是溪南村村财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今年69岁的老党员吴圣国回忆起当年建水电站的情况,支部书记吴圣烺发动广大党员和群众一起,手扛肩挑,就地取材,砌沟渠、盖机房、引溪水,手磨破了皮不喊累,肩挑出血了不叫苦,愣是靠人力把水电站建了起来。当时的村民都有农活,农忙之余,全部自发当义务工,党员还给自己加任务,有急难任务冲在前头。梅溪是一条季节性河流,上游一下雨就突发洪水,施工的过程中,只要发现发洪水的兆头,党员干部就带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抗洪抢险,转移器材物资。“这个水电站,是咱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用生命建成的啊!”吴圣国感慨地说。

  然而,给溪南村带来长期经济回报的水电站已经服役四十多年了,机房陈旧,设备老化,发电和灌溉功能日趋减弱。如果再不加以改造,很有可能面临淘汰的危险。而且在几十年的承包过程中,还产生了产权不明晰的矛盾,三台机组中有一台是原承包方自行建造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归村所有。

  2015年,由吴仁新为支部任书记、吴小清为村委员会主任的新一届村领导班子产生,溪南村党支部把抓经济型项目作为党建带动的突破口。经过广泛调研,听取党员和村民的意见,党支部认为,要把水电站救活,确保村财收入,促进农民增收,途径就是对电站进行技术改造。

  走出资金人才困局

  技改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的是资金和人才。几百万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技术人才是溪南村不具备的,怎么办?村党支部决定,依靠现有的资源,引进资本和人才。恰好福州方圆电机正委托林希岳去找一处适合的旧水电站作为公司技改的实验田。

  福州方圆电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制造水力发电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董事长陈剑平与林希岳是好友。陈剑平跟林希岳说,希望能把公司研发的发电效率更高的电机推广到适合改造的旧水电站去。林希岳就想到家乡的小水电站,产能落后、浪费资源,为什么不把新技术应用到家乡的水电站,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呢?

  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溪南村多次邀请方圆电机的董事长和技术员前来勘察,结果是符合这个技改的要求。此后,溪南村、方圆电机公司、原承包者多次协商谈判,因历史遗留、转让资金等复杂的问题,谈判一度陷入僵局,但溪南村始终不放弃,两头联系沟通投资方和原承包方,不断努力协调,最终达成一个三方都基本接受的方案:原承包者收取一定的费用,放弃私建机组的产权,产权归溪南村所有;方圆电机承担技改费用和购买原机组费用,以租金的形式获得水资源开发的权利。

  方圆电机公司拥有30多名经验丰富的发电机设计、制造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及团结、熟练、精干的员工队伍,他们承诺,派最好的技术人员驻扎在溪南村现场指导,将最新的技术带下来,确保技改能够成功。在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克服了水情、土层复杂等重重困难,确保工程顺利开展。公司技术团队将采用低水头灌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大大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技改项目救活的将不仅是一座老水电站,更能为我县今后的水电站技改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村里的大事大家定

  三方有了合作意向,但是村里的事还得集体商量着办,毕竟这个水电站是村的共同财产。村党支部、两委成员大量走访了党员、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赞成的占绝大多数,但也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技改后这个电站会不会搞垮了?方圆公司有这样的实力吗?村集体的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

  2015年3月,村党支部召集老人会、老干部、村民代表实地考察了福州方圆电机公司。走进气派的厂房,一排排崭新的设备让人大开眼界,听了技术员的技改介绍,看到了方圆公司的实力,他们放心了。

  2015年4月,村党支部召开由党员、老人会、村民代表小组成员组成的会议,会上陈述了水电站改造的原因、与方圆公司商讨的初步方案、可能产生的效益。这次合作,几百万的投资全部由方圆公司出,村里不用掏一分钱,还能把原承包者所建的那台机组买回归村所有,公司按每几年上浮租金的形式向村里缴纳使用费,租期一到,水电站还是属于村所有。大家听得明白了,也看到了村党支部确实是真心为村集体办事,广泛支持技改方案,纷纷签字同意。

  有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基础,渠道拓宽的征地、群众地面的理赔如期顺利开展。村两委和党员分头做工作,遇到不理解这个项目的群众,耐心讲清电站技改对村的好处,党员干部带头做好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农村工作很复杂,部分农民只担心个人眼前利益受损。吴仁新、吴小清就带着村两委、党员上门持续做思想工作,告诉他们:“电站的改造是为了救活村的宝贵资产,改造后电站就永远是村集体的了,村财收入提高了,村民的待遇也是会逐年提高的。”这就样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事实摆出来了,道理讲明白了,心就通了,事就成了。林希岳说做项目,不怕技术难关,就担心征地赔偿的问题,担心群众阻工,但是看到溪南村的党支部这么得力,群众这么支持,一颗大石头就放下心来了。

  服务项目不遗余力

  溪南村党支部不仅把群众工作做细做透,对于保障施工方的利益也是不遗余力。2015年下半年,技改项目动工,本来应该是多晴少雨的秋冬季节,却是阴雨连绵,施工十分艰难。“苏迪罗”台风来袭的一个夜晚,洪水突发,渠道被冲毁50多米,机房底部被淘空,情况危急。吴仁新赶忙调来钩机,马上建起一条临时挡水土坝,保证了泄洪。12月中旬,一场大雨来袭,凌晨1点的时候洪水差点漫上工地围堰,村党支部与施工队协调,连夜调来钩机加高围堰,确保了机房安全。

  方圆公司派驻的两名技术员是外地人,人生地不熟,在溪南村挂职的第一书记李俏玲就把村分配给她的宿舍让给技术员;吃饭也不方便,村长吴小清就把他请到家中,每天在自家办伙食。林希岳感动得说,本来村把电站承包出去了,就不用管了,但是村里还是把电站改造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做,我们如果不做好,就太对不起他们了。方圆公司的董事长陈剑平也觉得十分感动,他说,有了这样的党支部,我把工程放在这个村就对了,就放心了。

  根据投资方测算,预计改造后装机容量可达630千瓦×2台,预计效益可比旧电站增加两倍多。吴仁新说,如果没有引进技改,这个老水电站产能落后,很快就会被淘汰,这条村财收入的渠道就会断流。通过技改项目,引进700万的项目资金和专业技术人才,改造后的水电站与方圆公司签订了35年的合同,到期后,电站所有资产将完全归村所有,相当于溪南村每年净增固定资产20万元。而且合同规定,从2029年至2050年,每五年的租金都按一定比例上浮,村财得到了更大的充实,并且今后还将为溪南村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溪南村水电站的技改项目是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党建·人才·资本·项目”有效对接、深度融合党建工作的成功尝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安上强大的“引擎”。溪南村的党建工作历来都走在全镇乃至全县的前列,多次被评为白樟镇“先进党支部”,各项工作评比均列全镇前茅。正是有了这样具有战斗力的支部,有了真正想为村集体办事的领导班子,有了能同心协力的广大群众,溪南村的各项事业才能蒸蒸日上。(黄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