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这么大,值得去看看——访闽清县医院援疆医生黄海峰

http://www.mqxww.com  2015-10-27 09:44:58   来源:闽清新闻网

 


黄海峰医生在奇台县中医院门诊接诊

 祖国这么大,值得去看看

  ——访闽清县医院援疆医生黄海峰

  日前,记者在闽清县医院见到了援疆归来不久的闽清县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黄海峰。

  黄海峰医生是福建省第六批援疆干部,到昌吉州奇台县中医院担任副院长、骨伤科副主任医师,获得中共昌吉州委会、昌吉州人民政府颁发的“2014年度援疆先进个人”荣誉,为该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祖国这么大,值得去看看

  “去,还是不去?”接到援疆任务时,黄海峰医生纠结过,女儿中考在即,爱人对他的远行也表示过担心。但最终,想去的冲动战胜了犹豫,成为了福建省第六批援疆干部队伍中的一员,踏上了赴疆的飞机,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奇台县中医院工作之旅。

  “早上天不亮去福州长乐机场,直飞要5个多小时,转机要7个多小时才能到乌鲁木齐,到奇台县就要到晚上十一二点了。”刚到当地,时差、饮食习惯差异、水土不服,吃不好、睡不好时常困扰着黄海峰医生,好在总算扛下来了。

  “刚到新疆,确实感到很累。印象特别深的是听说当地血库缺血,急需有人献血。我想作为医务工作者,带头献血责无旁贷,就去了。其实离我上一次鲜血还不到半年时间,好几天都没恢复过来。”说起到奇台县的感受,黄海峰记忆犹新,“飞了4000多公里到乌鲁木齐,我才知道祖国有多大,真是值得去看看。”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是我的荣幸

  3月份的奇台县还是天寒地冻,路滑难行。髌骨骨折患者很常见。对于他们而言,治疗的方式就是采用传统的石膏固定术,靠自然生长骨痂愈合。石膏固定术从实际效果看愈合后致残率高,多数患者膝关节活动能力受限,极易成为瘸子,且受伤部位常常伴随着长期疼痛折磨。

  “看到这种情况,作为一个骨伤外科医生,我很痛心。可是当时当地并没有开展手术的技术力量和医疗条件。”黄海峰深知用现代的髌骨手术方式治疗,能够取得很好的预后效果,术后病人走路几乎看不出受伤的影响。靠着临时添置一些如“点状复位钳”等简单的手术必需器械,依靠自己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熟悉,考虑到当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黄海峰决定带当地的一维一汉两位医生开展髌骨手术,采用自己认为很有把握的“髌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环形8字钢丝内固定术”为当地患者解除痛苦。

  “术后证明,手术是完美的。低廉的手术成本让当地的群众很容易就接受了。”这样的手术黄医生主刀做了将近30例,“现在当地的两位医生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能熟练完成手术了。”

  “髌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环形8字钢丝内固定术,尺桡骨双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治疗项目的开展,填补了奇台县中医院技术上的空白。

  靠着过硬的医疗技术,黄医生在缺少设备、器械的情况下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同事们的信赖。“为当地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成为我的工作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将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医疗理念、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在医学道路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带到奇台县中医院。”

  作为奇台县中医院的副院长、副主任医师,黄海峰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不少合理的建议,在业务上督促、规范和健全各临床科室的医疗制度。“只有这样,医疗行为的安全才有保障。我希望尽我所能,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这是我的荣幸,我做到了。”

  为此,中共昌吉州委会、昌吉州政府颁发给黄医生“2014年援疆工作先进个人”荣誉。“在我援疆的一年半里,只有我一个作为医务工作者获得了这个荣誉。我感到我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组织部门选中了他,也是对我们闽清医疗技术力量水平的认可

  对于黄海峰医生,闽清县医院的院长黄勤贵是这么评价的:“当时福州市组织部门选中了他,就是对他医疗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认可,也是对我们闽清县医院医疗水平的认可。2006年,我们院在谢友堂副院长的带领下,骨科独立设置,开展了不少有难度的骨科手术,也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在福州市县区里是有知名度的,得到了市里同行的认可。黄海峰就是我们骨科培养的一名优秀医生,在技术上能够独当一面。派他去,我们医院领导是放心的。对他的援疆工作也尽可能提供最大的支持。”

  为了支持前方开展手术的需要,闽清县医院准备把自己备用的一台“C形臂X光机”赠送给奇台县中医院,最后因机器需要拆装,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容易损坏而作罢。

  作为一名医生,援疆载誉而归,黄医生仍然一如既往的工作。“得到患者的认可与尊重,医生是幸福的。”黄海峰这么说。